体育明星

  • Home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 厦门全力推进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 厦门全力推进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江苇杭

人民网厦门7月21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新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3006个,新增面积542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3.43平方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近日,厦门市体育局发布数据显示,该市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 厦门全力推进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利来w66最给利的老牌

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紧盯群众需求,靶向发力补短板

近年来,厦门市通过在地域上聚焦难点、在项目上突出重点、在人群上打通堵点,实现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健身资源。如:针对人口密集区域持续加大投入,其中思明区和湖里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提至2024年底的3.16平方米和3.56平方米;新建和改建近邻运动场671个,平均每1万人共享1个近邻运动场,让“15分钟健身圈”更加举步可达。

市民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运动场锻炼身体。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市民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运动场锻炼身体。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同时,该市还针对“一老一小”健身设施完善持续发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厦门市已灵活布局适儿化体育场地设施650个、门球场(馆)86个、棋牌室651个、健身路径3147个,不断满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身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即在建设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基础上,配备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站、辅导员等,更好地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目前,全市老年人康乐家园497个,其中省级148个,省级“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示范点”23个,老年人康乐家园创建率91.19%,居全省第一。

厦门市体育中心篮球场深受青少年青睐。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厦门市体育中心篮球场深受青少年青睐。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注重整合资源,深挖潜力提质效

记者了解到,遵循“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的工作原则,厦门市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资金、空间等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确保高质量完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资金整合方面,不同于以往仅根据各区体彩销量作为单一分配依据的方式,厦门市通过创新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重点考量上年度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和本年度体育事业建设方案,由各区现场答辩,采用专家评审和业务部门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择优确定体彩公益金重点支持方向和项目,并开展绩效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价工作,推动体彩公益金使用率从改革前最低的区使用率仅为30%提升至六区使用率均达100%,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的比例持续优化,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空间资源整合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新建改建14个体育公园(其中国家体育公园7个、市级7个),超额完成“十四五”国家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另一方面,指导各区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如思明区利用演武大桥桥下闲置空间建设航天主题儿童健身游乐场,湖里区将五缘大桥桥墩下闲置空地转化为集运动、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体育公园,海沧区利用欧阳家庙打造古庙里智慧健身房等,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提高市民群众健身便利度。

“厦门i健身”智慧平台。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厦门i健身”智慧平台。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秉持“让科技为群众健身保驾护航”原则,厦门市体育部门还以“厦门i健身”智慧平台为抓手,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体育场地管理服务加速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截至目前,该平台功能模块已拓展至二十个,不仅新增智能赛事报名、运动数据分析、线上课程定制等功能,还能实现“一键预约、智能指导、精准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需求。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近120万,市民累计进场健身1100万人次。

市民在筼筜湖畔的步道上散步。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市民在筼筜湖畔的步道上散步。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厦门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动场地设施建设不断上台阶,在有效激发市民运动热情的同时,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发表评论